2016年贵州省“双百优”系列报道之四 时间就是生命——访2016年贵州省“百优医生”喻松

n 刘家琨 周文波 杜魏岑  /

》》》》人物档案

喻松,女,汉族,1961年生,大学本科学历,1984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现任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目前担任贵州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会委员;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毕节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毕节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2016年贵州省“百优医生”推荐评选活动中获“急诊先锋”荣誉。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一线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一位女医生坐镇急诊科,一干就是8年,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她就是急诊科副主任喻松。

从事临床工作32年,喻松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2008年,喻松根据医院安排从事急诊医学临床工作,用精湛的急救技术,挽救一个个危重病人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救死扶伤的动人乐章。

紧急救治患者

分秒必争   时间就是生命

喻松常说:“急诊科作为医院临床救治的第一线,最能体会‘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急诊科承担着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的任务,快速地反应、准确地判断、正确地处理是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标配。

急诊科常常会接收许多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以后,每延长1分钟,患者存活的几率就会成倍的减少,一般10分钟后就没有复苏的希望。有的患者入院前呼吸、心跳停止了45分钟,分秒必争地抢救,还有一线生命的希望,如果稍有耽误,这点希望也会破灭。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心肺复苏、电击除颤……

多年来,喻松一直坚持亲自参与抢救危重患者,每当将一个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是喻松感觉最幸福的时刻。

深夜出诊   只为患者平安

在生产安全事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急诊科的急救医疗队伍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喻松总是冲在最前面。

喻松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深夜出诊,驱车赶往事发地,忙碌一夜之后又赶回医院上班。一天夜里,晚上89点左右,喻松突然接到电话通知,赫章县有两家人食用毒菌中毒,需立即赶往赫章。医院的车来家接上喻松就出发赶往赫章。当时还没有开通毕节到赫章的高速公路,喻松赶到赫章县人民医院时已将近凌晨1点,处理好患者后,喻松只睡了一两个小时,天亮再次查看患者,病情平稳,便直接赶回医院上班。

急救知识培训  

仁心仁术   爱心倾注患者

20145月的一天,急诊科收治了一位因感冒误喝农药中毒的16岁少年,病情危重,喻松立即率领科室医务人员给少年洗胃、上氧、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血液透析。经过积极抢救,少年病情稳定下来,在得知少年的家庭情况后,喻松被少年的坚强、懂事感动,与护士长商量后,带头为少年募捐,并鼓励少年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急诊科多年,喻松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每一位急诊患者,至于为家庭困难的患者买饭、募捐,为“三无”人员解囊等扶危济困的事,在喻松看来,也早已成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喻松认为,急诊科医务人员除了常规的抢救技术手段外,具有人文关怀素质和医患沟通能力也是在急诊科处理好日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致力学科建设   造福更多患者

2008年从事急诊医学临床工作以来,喻松致力于我院急诊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完成了急诊科从“通道型”到“自主型”的转型。目前,急诊科有急诊内儿科、急诊外科、院前急救;有急诊门诊、急诊抢救室、急诊观察室、急诊病房、急诊ICU。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科立即开通抢救生命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挂号、就诊、检查的“一条龙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急救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喻松的带领下,急诊科不断提高急救水平,建立并健全了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基地,成立毕节市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多次承担全市急救技能培训班培训任务,肩负着心肺复苏术、电击除颤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置管术等急救技术的培训,为毕节市急救技能的普及及提高起到了领头羊的先锋作用。而血液灌流技术的开展,使得中毒患者的治愈率和存活率大幅度提高。

[核稿:周文波  责编:郑]